top of page

為什麼每個冬天我們都要再看一遍《請回答1988》?


為什麼每個冬天我們都要再看一遍《請回答1988》?

俗,但不惡俗,真實自然,貼近生活。《請回答1988》裡沒有完美的人物,也沒有宏大的敘事,情節是虛構的,結局也是套路的,但我們仍一次又一次地被它感動,一次又一次地從中汲取到力量,因為這部劇是我們對生活的美好心願,是歲月中的愛與溫情。它不僅是記憶,還是理想。


1



對於劇迷來說,想從《請回答1988》中挑出一個最喜歡的人物,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請回答1988》是韓國TVN2015年播出的20集電視連續劇,為導演申元浩和編劇李祐汀合作的「請回答」懷舊系列最後一部。與前兩部(《請回答1997》、《請回答1994》)聚焦於初戀不太一樣,《請回答1988》講述的是1988年住在首爾市道峰區雙門洞的五個家庭的故事,描寫傳統的親情、愛情與友情。這是群像劇,主要人物和周邊人物縱貫四代:青春少艾的「雙門洞五人幫」(德善、正煥、善宇、阿澤、娃娃魚東龍)、他們的同學朋友,再加上殺伐四方的寶拉作為核心,孩子們的父母一代作為輔助,還有老一輩(德善的奶奶、善宇的奶奶)和小一輩(珍珠)點綴其間。

五個家庭是當時韓國社會的一個小縮影,德善和正煥的家是最典型的韓國家庭,家裡孩子多,父親上班賺錢,母親在家操持家務;善宇和阿澤是單親家庭;東龍家則是當時不太常見的雙職工家庭。貧富差距和不同的家庭結構為人物塑造提供了豐富的背景資料,在不同的場景和關係互動中,人物的不同層面便得以充分展現。




《請回答1988》採取第一人稱敘事,女主角成德善是家中老二,夾在優秀的姐姐和弟弟之間,經常被父母忽視;但她生性活潑善良,大大咧咧。

開場第一集的主要情節是,德善作為窮人家的二女兒,又一次被強迫跟姐姐一起過生日,連自己的蛋糕都沒有,於是情緒崩潰,爆發了。在這場情緒爆發戲之前有很多細節鋪墊,吃早飯時媽媽給姐姐和弟弟煎荷包蛋,看到冰箱裡只有兩個雞蛋,德善就說,我不吃了,我不愛吃荷包蛋;偶然發現每天弟弟單獨去接爸爸下班,爸爸會給弟弟買霜淇淋吃;鄰居叔叔送來炸雞,媽媽將雞腿分給姐姐和弟弟,給德善一隻雞翅膀……淺淺幾筆,二女兒的懂事和委屈就出來了。而在同一天,德善練了好久的奧運會舉牌,因為馬達加斯加臨時不來了忽然被取消,這樣,在晚上姐姐過生日時,她的情緒爆發才顯得合理,也特別讓人心疼。

之後,爸爸買了生日蛋糕單獨去安慰女兒,這個段落動人,不僅因為那句後來成為金句的「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的臺詞寫得好,更因為情感把握的細膩準確。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情感不一樣,爸爸不會像媽媽那樣自然親昵,他有無法宣之於口的疲憊,更有對孩子的憐惜愧疚,在說那些充滿愛意的話語時甚至不能直視女兒,這笨拙的表達才屬於爸爸。



為什麼每個冬天我們都要再看一遍《請回答1988》?

這場情感戲之後,緊接著的情節是全家不慎中煤氣,爸爸媽媽把姐姐和弟弟拖出來,又把德善給忘了……觀眾看到這裡,剛感動完,便啞然失笑。

《請回答1988》的高明之處便在於此,它不會一味煽情,也不會一味搞笑,那些情緒點細膩而真實,不廉價,不淺薄。在鬆散的架構和情節中,把普通的家長裡短講得吸引人,塑造出有層次的人物,優秀的劇作是核心,再加上優秀的表演和音樂、美術、服化道等等其他,才成就了經典。

《請回答1988》的劇作最優秀之處,在於細節組織的精湛。


比如,德善爸爸重複出現的鏡頭是下班後,習慣性地踢碎家門口的蜂窩煤渣——中年男人的壓抑和小小的發洩躍然而出。劇集進行到後段,德善爸爸腳步踉蹌,踢時失去了準頭,細心的觀眾會感歎,德善爸爸老了。

比如,德善、寶拉、余暉三姐弟平常不停爭搶打鬧,讓爸媽頭痛不已,但作為大姐的寶拉會在奶奶去世時細心地照顧弟妹,又會體諒家裡條件不好,放棄自己的理想去學師範;而每天對弟弟拳打腳踢的德善,看到弟弟被外人欺負,二話不說便大打出手。比如,剛做完心臟手術的正峰,麻醉醒來後第一句話是問弟弟的鼻血好了沒有;又比如德善爸爸終於還完了債,家裡條件轉好,改善生活的方式是,媽媽把菜量加了好幾倍,把那些便宜菜高高地堆在盤子裡……

《請回答1988》中,這樣的細節不勝枚舉,如果要深入分析,每個人物都需要長篇大論。而這些細節無疑來自於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劇中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鄰居、朋友……都提煉自我們共通的人生經驗。大時代中的小人物、鄰裡幾家的日常,這種設定在影視作品中非常常見,甚至可以說是俗套,《請回答1988》就是俗套,而且也沒有試圖在俗套中翻陳出新搞什麼麼蛾子,它很本分。人物是虛擬的,情節是虛構的,但細節是真實可信的,帶著我們熟悉的氣味,讓每一個形象鮮活立體,可愛可親,就像我們已經共同生活了很久。所以,《請回答1988》能夠喚起最普遍、最樸素的情感共鳴。



為什麼每個冬天我們都要再看一遍《請回答1988》?


2



《請回答1988》中,因為癡迷野菜拌飯,正峰在百潭寺裡寄居,11月23日這天,他偶遇了逃難的總統全鬥煥。那一集的分集小標題為「越界」。

今年的11月23日,全鬥煥在韓國去世。真實與虛構、大歷史與小人物,在這一天輕輕地擊了一下掌。

1988年是韓國歷史上特殊的一年。這一年,韓國承辦了漢城奧運會,爆發大規模的學生遊行,軍政府領導人全鬥煥下臺……《請回答1988》將回憶的起點設在這一年是有深意的,它承上啟下,充滿不確定,也充滿希望。

全劇在漢城奧運會的主題歌《手把手》中展開。德善擔任舉牌的禮儀小姐,穿著傳統韓服在院子裡練習。這便是《請回答1988》處理歷史的方式。《請回答1988》將真實事件打散,貫穿全劇始終,讓它與市民生活發生聯繫(如寶拉善宇的婚事與「同姓同本」不能通婚的法律),營造出切膚的沉浸感。對於普通人來說,驚心動魄的大事件只是生活的背景,是電視中的新聞,而與朋友們分享拉麵時的談資,對我們的影響是具體的,潛移默化的。


45歲的成德善回望青春,溫柔的目光穿過歲月,落在了1988年。《請回答1988》以德善的愛情牽出情節主線,故事在過往的時光中展開,朦朧的愛情和友情交纏在一起,青澀而懵懂。「到底誰是德善的伴侶」成為這部劇貫穿始終的最大懸念,到底是不善於表達情感的正煥,還是看似木訥自閉,其實堅定的阿澤?

《請回答1988》大火之後,媒體採訪過天才少年阿澤的原型李昌鎬,問他怎麼看劇中的阿澤,李昌鎬說:「我其實很羡慕阿澤,他有這些童年一起長大的夥伴,我那時候很孤獨。」

在劇中,因為顧念深厚的友情,兩個對德善懷有愛意的少年都沒有在當時明確表示。好幾年過去,少男少女長大成熟,在多次試錯之後,真正有了掌控生活、承擔責任的能力和勇氣,才最終明確了彼此的心意。《請回答1988》中的少年之愛顯得分外保守,不僅作為主線的德善,善宇與寶拉,正峰與曼玉的愛情也是如此——要知道,這可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電視劇。


如今看來,這保守不僅真實,也珍貴。它表達的是最傳統的愛情觀:謹慎選擇,矢志不渝。

《請回答1988》在回答什麼?劇中德善爸爸說:「我們的一生就這麼過去了」,對於雙門洞的老一輩,孩子們的成長和幸福是他們的夢想,也是對歲月做出的回答。而在年輕一輩的心中,雖然整劇以愛情為主線,是在向自己18歲的青春作答,解決懸念,但在回憶的最後,德善說,最懷念的是當時「泰山一樣的父母」。


與愛情相比,《請回答1988》中父母一輩的情感更為厚重深沉。雙門洞的五個家庭互相陪伴,互相扶持,一起解決一個又一個的難題,真正體現了什麼叫做相濡以沫,遠親不如近鄰。

所以不僅僅是愛情,而是愛和情。因為攜手共度過漫長的歲月,共同分享過幾乎所有的生命體驗,身邊的人才不可替代。在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中,人們締結出緊密而深厚的情感關係,使得雙門洞像是一個互幫互助的大家庭。

《請回答1988》中回憶劇情的時間跨度將近十年,對於我國觀眾而言,劇中的懷舊氛圍恰好與我們對八九十年代的記憶高度重疊。無論是紅白機、卡帶、漫畫、流行歌曲、香港電影這些文化符號,還是「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的信念——那是熱火朝天的、自由的、積極的社會氛圍:只要努力就會有美好的未來。而更為熟悉的,則是「雙門洞大家庭」指代的社會形態:以社區為單位的熟人社會,充滿濃厚的人情味兒。雖然劇中的生活方式不一定熟悉,集體記憶也未必能共用,但那些被喚起的悲歡和鄉愁是共通的,超越了時代與國別。

為什麼每個冬天我們都要再看一遍《請回答1988》?



3



《請回答1988》的最後一個鏡頭,是德善回到了雙門洞,經過已經破敗的房屋和街道,推開阿澤房間的門——兒時的小夥伴們和當年一樣,正並排坐在那裡呼喚她:「德善,快來啊!」

這一幕讓人淚下,因為這是2015年對1988年的呼喚,是對業已逝去的情感形態的緬懷。《請回答1988》整劇以回望的姿態講述過去,細數當年的親情、友情和愛情,講述人已到中年,搬離了當年的大家庭,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自己的子女,他們的後代已不可能在父輩、祖輩曾經歷過的那種生活模式中長大。

與《請回答1988》相似的劇集,美國有《老友記》《生活大爆炸》,我國則有《我愛我家》《東北愛情故事》和《情滿四合院》等等。這些劇集的共同點,表面看,都是溫情的輕喜劇(情景喜劇),而其內核,則是傳統熟人社會的影視化表達。它們營造的是這樣一種意識形態:在兇險的大社會環境中,我們能夠為自己營造出一個緊密堅實的小團體,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團體為我們提供堅實的後盾,作為打拼之餘的加油站和安全港灣。


這也是它們能夠成為經典,能夠一直慰藉我們的本質原因。從心理層面去解讀,它們撫慰的不是其他,而是最致命的孤獨感。

然而,事實是社會發展和都市化早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模式,家庭和社區作為社會的最小單位,無論是實體還是概念層面,都已趨近瓦解。「家庭」這個詞,在近些年的影視劇作品(如《都挺好》)中,不再能成為安全港的象徵,而更多是作為個人發展的拖累,成為打拼的對象而非後盾。

——雙門洞早已不再,在原子化生存的今天,我們該去何處尋找情感加油站和安全港灣?虛擬社群還是社交App?

這個凜冬,讓我們重溫《請回答1988》。它是一部虛構作品,但它仍是一部基於真實世界的現實主義作品。現實主義的要義在於「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仔細品味,你會發現,如果用當下流行的視角和語言去表達,它完全可能是另外一個模樣:重男輕女的父母、不被理解的個人追求、被社會淘汰的危機、底層生存的掙紮、相互錯過的愛情……而《請回答1988》中只有苦澀的事件,沒有苦澀的人物。這部劇中每個人物都可愛的原因恰恰在於無論性格、處境和身份,每個人都在付出理解和愛。


正因如此,才有了讓人無限懷念的雙門洞,才有了在當下的呼喚中,仍能夠作答的1988。

俗,但不惡俗,真實自然,貼近生活。《請回答1988》裡沒有完美的人物,也沒有宏大的敘事,情節是虛構的,結局也是套路的,但我們仍一次又一次地被它感動,一次又一次地從中汲取到力量,因為這部劇是我們對生活的美好心願,是歲月中的愛與溫情。它不僅是記憶,還是理想。在冬日重看《請回答1988》,它提示我們,生活不是輕喜劇,在生活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經歷,而是對待經歷的態度。為將來的自己預備答案,答題人只能是我們自己,這需要耐心,也需要勇氣。因為我們應該,也必須有自己的雙門洞。

為什麼每個冬天我們都要再看一遍《請回答1988》?


線上看 www.netflix.com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