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讓我們聊一聊雲遊戲吧
寫這篇文章靈感來源於小航母吃一次吃KFC時候的經歷,看見旁邊桌三個小學生用一台平板電腦玩《黑暗之魂3》,而且貌似他們好像是一人一條命輪著玩的模式。然後一個小男孩就對旁邊的小男孩說,以後很少有人玩電腦了,手機都可以玩電腦上的大作了。
因此突然想寫一篇關於雲遊戲的文章,如果有什麼寫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一起在評論區討論。
第一個話題當然是雲遊戲是什麼?
實際上雲遊戲在玩家圈子裡面一直有兩個定義,第一個是指並沒有真的玩過遊戲,而是通過某些管道瞭解一部分遊戲的內容。最常見的模式是看視頻和評測,然後對遊戲有一定意義上的理論瞭解。當然本文的雲遊戲並不是指這個,我們聊的是第二種定義,或者更具體地說是一種5G通信技術的衍生技術。
雲遊戲是以雲計算為基礎的遊戲方式,在雲遊戲的運行模式下,所有遊戲都在伺服器端運行,並將渲染完畢後的遊戲畫面壓縮後通過網路傳送給使用者。在用戶端,使用者的遊戲裝置不需要任何高端處理器和顯卡,只需要基本的視頻解壓能力就可以了。而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基於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用的軟硬體資源和資訊可以按需提供給電腦和其他設備。提供資源的網路被稱為“雲”。
作為一個遊戲玩家,上面那個生硬的定義我覺得不行,我給大家“翻譯”一下。一台可以玩遊戲的設備,可以把其分解為三個模組。分別是運算遊戲的主機殼(包含CPU和GPU),顯示遊戲畫面的顯示裝置,以及回饋玩家操作的設備(鍵盤滑鼠,或者手柄)。
早期在移動通信技術不怎麼發達的時代,主機,顯示裝置,以及操作設備這三樣東西通過電路和通電線相連,構成玩家打遊戲一個完整的設備。這樣的搭配可以是電腦主機+顯示幕+鍵鼠;也可以是遊戲主機+電視+遊戲手柄;到了如今甚至可能僅僅只是一台手機,只是性能差了一點。
隨著通信互聯網技術的發展,WIFI通道容量足夠大且足夠穩定的情況下,某些技術宅在家中可以用自己的主機運行遊戲,但是遊戲畫面卻投屏到手機或平板等可移動設備上,甚至是冰箱的顯示板上。這個技術也漸漸被很多歐美遊戲公司推廣,這個技術稱為串流(Link)。最知名的產品有Steam Link,簡單來說到這時玩家還得使用自己的硬體來運行遊戲,而能夠串流的區域也被限制在WIFI能覆蓋的這個局域網中。
隨著華為引領的5G革命的到來,手機移動網也具有了更大資訊吞吐容量,也更穩定。於是乎廠商們就開始推廣雲遊戲,玩家只需要一個顯示裝置和一個可以回饋操作的設備,連上5G網路,剩下的交給雲遊戲服務商就行了。遊戲運算全在雲遊戲服務商的硬體上進行,簡單來說雲遊戲是5G通信技術加持下的一種串流技術。理論上來說玩家可以在任何5G網路覆蓋到的區域上,哪怕是地鐵中,景區裡,甚至是高鐵上。只需要一台小小的手機就可以暢玩各種3A大作,這就是雲遊戲這種技術已經能夠達到的美好願景。
問題是所有玩家都需要雲遊戲麼?
很多人都說雲遊戲是未來,雲遊戲確實感覺科技感滿滿,或者說噱頭滿滿。
· 玩家不需要購買昂貴的顯卡和設備,只需要一台手機就可以玩3A大作
· 玩家不需要坐在電腦前,只需要一台手機,天涯海角都可以縱享遊戲
· 玩家不需要漫長的下載和安裝時間,只需要一台手機,打開雲遊戲即可馬上暢玩3A大作。
以上三個是小航母聽到過關於雲遊戲最多的宣傳。
但是身為玩家的我,不禁開始思考起幾個問題。大部分遊戲玩家真的需要雲遊戲麼?雲遊戲有很多噱頭,比如說無論身處何方,只要有5G網都可以暢享遊戲。可是作為一個遊戲玩家我很好奇,我為什麼要在公園,要在地鐵,要在景區這些地方玩遊戲?我為什麼不能坐在家裡面,坐在自己的遊戲主機或者電腦前打遊戲?我都出門了,我為什麼還想著要在一些奇怪的,不舒服,有干擾的環境中打遊戲?
就像我讀大學時候我一直很疑惑,為什麼有人喜歡在宿舍或者食堂裝模作樣地學習,卻在圖書館和自習室裡面如癡如醉的玩手機。為什麼要在不該打遊戲的場合打遊戲?
很多雲遊戲平臺宣傳,一台手機暢玩3A大作。我身邊有很多遊戲玩家,包括有一部分典型的3A黨。他們在玩一款遊戲的時候,不僅僅追求的只是能玩,更主要是追求遊戲體驗。什麼遊戲使用什麼設備,在什麼解析度下有多少幀,成了這類玩家圈子裡面大家非常在意的東西。雲遊戲平臺總是喜歡宣傳用手機,用平板玩3A。可是3A遊戲目標使用者們,真的能接受在手機那種小的可憐的螢幕上(相比於電腦螢幕)打遊戲麼?有外接手柄還好說,沒有外接手柄用虛擬按鍵對於習慣鍵鼠手柄的玩家來說那得多彆扭啊。
這時候肯定有人要說,你可以用智慧電視或者電腦來玩雲遊戲,然後再配上遊戲手柄和鍵鼠不就好了,那麼問題來了整這麼麻煩我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設備坐在家裡面打遊戲呢?主機黨都知道,買一台PS5的錢遠遠不及買一台相匹配遊戲電視花費的錢。
現在顯卡不便宜,雲遊戲平臺總是說什麼玩家無需購買昂貴的設備就可以暢玩。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傳統遊戲業務,平臺廠商只給玩家提供遊戲軟體,玩家得自己購買硬體設備。而雲遊戲相當於廠商既給玩家提供遊戲軟體,又得給玩家提供運算遊戲的硬體。
雖然廠商說你不用的時候,伺服器的算力會分給別的玩家,有“複用共用資源的機制”。但是再怎麼共用廠商終歸比傳統廠商多出了硬體成本。任何遊戲廠商開公司都是要盈利的,沒有誰是來搞慈善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你是一個每年要玩很多遊戲的玩家,雲遊戲平臺真的比你自己傳統平臺消費低麼?
有不少雲遊戲平臺並不會讓玩家單獨購買一款遊戲,而是類似會員訂閱的包月服務。那麼傳統買斷制遊戲開發商在這種平臺上要怎麼計算收益?有多少傳統買斷制遊戲開發商會捨得用自己最新的遊戲作品加入這種模式?玩家玩的始終是遊戲,而不是平臺本身。尤其是買斷制遊戲,雲遊戲平臺要怎麼計算銷量呢?
雲遊戲真的就一無是處?
如果你僅僅只是讀了上面那段,一定會覺得雲遊戲一無是處,但事實真就如此麼?本文不是尬黑雲遊戲,而是客觀地聊一聊,雲遊戲也有一些傳統遊戲平臺不具備的優勢。
首先雲遊戲在遊戲展試玩活動中有著無與倫比的技術優越性,如果你經常參觀遊戲展,例如ChinaJoy這樣的展會。你會發現很多廠商都會有一些試玩,知名廠商展臺前排著長長的隊伍,就算排到你了也只能玩一小會兒,因為你身後還有很多玩家在等待。但是有了雲遊戲就不一樣了,主辦方可以假設一個雲遊戲平臺;參展商只需要提供遊戲或者一個demo,海量的玩家借助雲遊戲平臺就可以同時試玩,盡情地玩。
再舉個例子,例如某個遊戲在在E3展上開設了Demo試玩,E3展會場在洛杉磯或者是西雅圖。但是有了雲遊戲平臺,一個中國上海的玩家也能夠用自己的設備借助自己的設備同步試玩。會展結束廠商只需要關閉雲遊戲平臺,就可以結束試玩,相比于傳統試玩雲遊戲試玩能夠好保護廠商遊戲隱私和資源。2022年B站舉辦的遊戲創作大賽,就開通了雲遊戲平臺試玩管道。將來類似東京電玩展,ChinaJoy,科隆遊戲展等重要的遊戲,在雲遊戲的加持下,參與的玩家會更少受到居住地的限制,在一定意義上這也是互聯網通信科技遠距離傳輸資訊的體現。
還有就是現在遊戲平臺有很多,不少平臺有自己專屬的獨佔遊戲,某些玩家只是特別想玩某個遊戲,卻對這個平臺別的遊戲不感興趣。小航母做個假設,比如張三非常想玩《塞爾達:曠野之息》,但是對於Switch上別的遊戲絲毫沒有興趣。按照傳統的方法張三只能為此買一個或租一個Switch,但是有了雲遊戲服務,現在張三可以繞過Switch去玩《塞爾達:曠野之息》(前提是任天堂允許這麼幹啊~)
同理,有一些玩家他們並不是每年玩大量的3A遊戲,但是偶爾有一部3A遊戲會非常吸引這些玩家。如果為了這個遊戲單獨去配一套設備,成本確實太高了。但是有了雲遊戲平臺,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借助雲遊戲平臺可以讓這些玩家短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玩到一個夢寐以求的遊戲。即使體驗相比於用自己的設備差了一點,但是起碼玩到了,勝在性價比高。每個人消費觀不一樣,雲遊戲剛好就很適合這部分市場。
雲遊戲平臺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對於多平臺遊戲,可以在移動端或者低配端提供更好的遊戲體驗。小航母以這個領域大名鼎鼎的《原神》為例,《原神》在手機端,主機端,PC端玩起來的質感肯定不一樣的。借助雲遊戲平臺玩《原神》是能夠給予手遊端玩家更出色的遊戲體驗。而且相比於直接使用手機玩遊戲,雲遊戲能耗電量會更低,和看視頻差不多。
其實雲遊戲還適用於一些人,就是有些人因為工作繁忙的原因,即使買得起設備也沒有時間能夠長時間坐在電腦面前玩。而在大城市中,很多上班族實際上每天在通勤的路上會耗費巨大的時間,這些上班族其實每天有很多的碎片時間。雲遊戲能讓這部分玩家更好地利用碎片時間來娛樂,同時還能體驗到端遊相同的內容。
總的聊一聊雲遊戲
目前雲遊戲行業,較為知名的是穀歌的Stadia平臺,GameClub平臺,亞馬遜的Luna平臺等。英偉達,網飛,微軟,facebook,騰訊,小米,網易,位元組跳動,米哈遊等科技或互聯網公司也在發展自己的雲遊戲業務。
其實我覺得蘋果挺適合搞雲遊戲的,眾所周知蘋果電腦並不是性能不行,只是不適合打遊戲。在某些方面蘋果電腦性能非常強,例如渲染視頻。蘋果本身有著海量的用戶,以及完整的生態圈,蘋果完全可以聯手索尼開展雲遊戲業務,畢竟它倆都一個共同的敵人微軟,敵人的敵人不就是朋友麼?Only on PlayStation,讓一部分玩家感受到了高貴,那Only on PlayStation&Apple,那豈不是雙倍的高貴!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看法,如果有什麼說錯的地方大家當笑話看就行了。
當然雲遊戲目前是一個比較新穎的概念,行業內其實有非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雲遊戲平臺,其中很大一部分並沒有脫離傳統遊戲平臺的制約,沒有形成完整的獨立自主的生態圈。很多雲遊戲平臺是根據steam家庭組漏洞,或者類似租號的性質給玩家提供遊戲,目前雲遊戲市場還未成熟,但是隨著雲遊戲影響力擴大,使用家庭組或者租號牟利這種行為,是不可能得到steam或者遊戲發行廠允許的,這種行為在一定意義上其實和盜版遊戲沒有區別。當然這個問題主要出現在一些小平臺身上,大廠商例如谷歌這樣的公司,旗下的平臺是不會犯這種錯誤的。
甚至有不少大廠的雲遊戲平臺也是殘缺的,還需要依賴別的遊戲平臺。小航母舉個最近的例子,騰訊是中國互聯網中頂尖企業,羅技是遊戲及遠端辦公行業頂級硬體供應商。這兩個大佬級的公司,合作出的雲遊戲掌機,居然還得依賴穀歌的Stadia,英偉達的GeForce Now,以及微軟的Xbox雲平臺才能運行3A遊戲。頗有幾分自己花錢搭唱台給別人唱戲的感覺,不是麼?
在中國,由於中國遊戲市場消費的特殊性,大部分家長是不可能給孩子單獨購買一台類似PS5這樣的家用遊戲主機。中國的客廳文化主要是由電視作為主導,隨著智慧電視的普及,部分雲遊戲廠商目前也選擇和智慧電視合作,在智慧電視中植入雲遊戲服務。知名電視大廠TCL就與騰訊的Start雲遊戲平臺,推出帶有雲遊戲服務的只能
也有不少雲遊戲平臺選擇與車企進行合作。如今這個時代的汽車,在內飾上螢幕數量和占比是越來越多,而且這些螢幕不僅僅只是服務于駕駛員,乘客也能享受。汽車廠商方面也越來越互聯網化,就連梅賽德斯賓士這樣的接近百年的車企,其發佈的車型EQS 450+先鋒版不也推出了後輪轉向年費訂閱制服務麼?我有個懂汽車的朋友,曾經因為這事還吐槽的說到“賓士是不是招聘了什麼遊戲公司淘汰運營來當產品經理?"
其實成年人很多時候遇到堵車,或者接女朋友出去約會,亦或是接孩子放學,會在車裡面呆不少時間。雲遊戲廠商和車企合作,等人的時候打上兩局遊戲不也是非常愜意的事麼。相比於直接使用車載電腦運行遊戲,雲遊戲不用擔心車載電腦被娛樂需求分走太多算力,導致影響駕駛體驗。
日本的ACCESS科技公司就和N-Dream遊戲公司合作,已經製作出了AirConsole車載雲遊戲系統。中國方面,2021年的ChinaJoy上就展出過比亞迪和咪咕合作製作的雲遊戲DiLink系統。在美國方面,有技術宅展示過在特斯拉中控屏上使用Rainway雲遊戲軟體的案例。
雲遊戲目前是比較新穎的一種模式,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除了小航母上文提到的私家車載系統以外,小航母個人認為航空客運,高鐵客運上其實也可以推廣雲遊戲。想想看那種中國飛北美,或者飛澳洲的航班,一飛幾個小時,如果花上幾十美刀就可以在飛機上暢玩一部3A遊戲,我覺得這對於年輕的消費者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事。畢竟幾千到幾萬美刀的機票錢都出了,再多加幾十美刀可以讓旅途變得非常有趣,我認為有不少人是捨得花這個錢的。
雲遊戲目前有大大小小的平臺,能給予玩家的遊戲體驗參差不齊,而且收費模式也千奇百怪,甚至部分平臺其實提供遊戲性質有點像盜版。雲遊戲整個市場,在平臺方面不少互聯網和資訊科技公司或多或少都搶佔了一席之地。玩家群體中,雲遊戲目前(2022年9月)並沒有得到大部分玩家的重視。體驗過雲遊戲,或者聽說過雲遊戲平臺的玩家不少,但是把雲遊戲平臺當做主玩平臺的核心玩家卻很少。在遊戲軟體發展商眼中,雲遊戲也並不是核心平臺,最多能算個備選平臺。
作為一個玩家選擇玩什麼遊戲,選擇什麼遊戲平臺,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家是否選擇雲遊戲,我個人覺得還是按照自己的習慣,以及需求來決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雲遊戲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在發展到下一個階段後,會有不少平臺被市場淘汰,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這樣就涉及到玩家遊戲記錄是否能保留(例如成就,虛擬物品,遊戲存檔)的問題,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很在乎遊戲記錄的玩家,在選擇雲遊戲平臺的時候,最好選擇一個看上去不那麼容易GG的平臺。
這時候一定有小機靈鬼要問了,航母呀什麼平臺不容易GG呢!北京時間2022年9月30日淩晨,穀歌的Stadia平臺宣佈將於2023年1月關停,已經開始向用戶退款了。
要知道該平臺可是背靠穀歌大資料伺服器,擁有著海量使用者,有著自己標誌性的硬體手柄,以及創立初期便得到法國遊戲巨頭育碧鼎力支持的平臺,然而他確實GG了。所以你問我哪個雲遊戲平臺不容易GG,小航母誠不欺大家,說實話這我也不知道呀!當然我也可以高情商的說,只有時間能證明一切。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選購家用吸塵機時,以下幾點可以作為參考: 吸力和過濾效果:吸塵機的吸力越強,清潔效果就會越好。此外,吸塵機的過濾效果也很重要,可以選擇具有HEPA過濾器的吸塵機,這種過濾器可以有效地過濾微小的塵埃和花粉等污染物,對於有氣喘或過敏的人群來說特別重要。...
Commentaires